玻璃是最硬的材料之一,但也很容易破碎。如果玻璃不那么易碎,我们就能制造出更坚固耐用的玻璃制品,所以弄清楚玻璃是怎样破碎的就非常重要。
在生活中,玻璃破碎似乎是一瞬间的事情,但当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时,玻璃的破碎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根据经典理论,玻璃之所以会破碎,是因为原子键发生断裂。但是,这个理论并没有得到所有科学家的认可。一些科学家认为,传统玻璃在断裂时,也可能在微观尺度上发生了塑性流动——当玻璃受到外力作用时,玻璃内部的微观结构并不会立即发生流动,而是等到外力增大到某一程度时才开始流动。
当然,“塑性流动理论”也没有得到广泛认可,所以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展了一项新研究,来观测玻璃破碎时的内部变化。他们在研究中用到了一种名为“金属玻璃”的材料,这种材料一般由熔融的金属迅速冷却而制成,是研究玻璃如何破碎的理想模型。因为金属玻璃的断裂表面上可以呈现出丰富的、多尺度的图案特征,有利于科学家研究断裂是如何发生的。
通过挤压金属玻璃,再用特殊的显微镜进行观测,并对金属玻璃上的裂纹进行测量,科学家发现,在断裂过程中,金属玻璃会先出现纳米级的细小孔洞,然后这些分散的孔洞会聚集、变大,直到形成裂痕,这说明金属玻璃在微观尺度上确实会发生塑性流动。
而且,科学家还在其他类型的玻璃上也发现了这样的断裂机制,进一步证明了“塑性流动理论”。这项研究终结了科学界的长期争议,也有助于科学家设计新型玻璃。
也许在未来,我们就不用再担心玻璃杯掉在地板上会摔碎了。
- 上一篇:物体突然逼近时,我们为什么会眨眼?
- 下一篇:太阳黑子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