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好奇号 > 科学 > 我们可以破译鸟语吗?

我们可以破译鸟语吗?

作者:一头绒熊
来源:玉米实验室
日期:2020-10-19 15:37:33
阅读:
 
 
       大家好,我是热爱脑科学的一头绒熊。
       儿歌里面唱到:“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可是,枝头麻雀的叽叽喳喳真的是在向我们问好么?如果不是,那它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呢?为什么夜莺的鸣声绕柱不绝,乌鸦的鸣叫却这么难听呢,它们都是鸟在说话么?

       【无论难听好听,都是鸟在说话】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清鸟鸣和鸟叫。鸟鸣一般在求偶、宣示领土主权时出现,它的音节更为多样,在时间上具有规律性,听起来就像一首悠扬的乐曲,在小节间重复和变换。在体型娇小的雀形目中,鸟鸣十分常见。相比雌鸟,鸟鸣在雄鸟中更为常见,但也不乏一些夫妻二重唱的歌者,譬如猫头鹰、鹦鹉、以及一些生活在热带的雀类。
 

       而相比鸟鸣的刻意性和自主性,鸟叫的出现显得更为“下意识”——就像人类被打时下意识喊出的“哇啊!”、嚎啕大哭时发出的“呜呜呜”。另一方面,鸟叫一般往往更短更简单,往往只有一个音节长。
 
       根据神经生物学泰斗莱斯利荣格的划分方式,在意识控制的不同程度上,鸟的发声主要可以分为几大类,其中越是基于后天学习的,一般来说也越复杂,被归为鸟鸣,用作一些社会性场景。例如在繁殖季节,雌性通常会依照雄性发出歌声的复杂性挑选理想伴侣,研究发现,雌性的选择是有科学依据的:鸟鸣的质量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健康指标;不仅如此,在繁殖季节后,有的鸟儿也会为了早教工作唱起歌来,这嘹亮的胜利歌声不仅教会了孩子,也给单身汉鸟儿们提供一个信息:“此处已有主,休来做灯泡”。
 
       【画出鸟的鸣声】
 
       科学家们发现利用听觉来研究鸟鸣,常常因为不能感受到细微变化而遗漏重要信息。幸运的是,他们发现使用声谱图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声谱图的纵轴能表示鸣声中音节的音高,横轴表示时间,在视觉通道呈现听觉刺激,可以揭示声音中一些很难注意到的微妙之处,例如下图中,通过声谱图,我们更容易看出这句“Fee bee”中“bee”含有两个音节,在看了声谱图之后,它听起来更像是“Hey Sweetie!”
 
 
 
       
       通过对声谱学的研究,对鸟的语言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变得切实可行了。
 
       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日本大山雀会使用一套叫声组合规则,并且表达复杂的信息,类似于人类的语法。在实验中,研究发现鸟鸣中音节的顺序是激发不同反应所必需的。例如,当捕猎者接近时,ABC组合的叫声是警告其他山雀要“向四周查看危险”;当山雀发现了新的食物来源或者其他物体,它们会是使用D叫声让小伙伴们“到这里来”。如果把叫声组合成ABC-D时,它们就会先向四周查看,然后飞过去。但是,如果人为把叫声顺序反过来变成D-ABC,山雀则没有任何反应。
 
       语法的进化——使用不同单词组成短语或者句子——一直被认为是人类语言所特有的。关于鸟类语法的研究直接且生动地向我们展示出了语法不是人类语言所特有的,鸟类也能独立进化出来。鸟的鸣叫居然是它们真的在说话,也许下一步,科学就能通过解码鸟鸣和鸟的神经活动,解密鸟丰富的内心世界了呢!
 

    相关推荐

    《好奇号》2020年第2期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