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好奇号 > 自然 > 这一场雨的降水量相当于500个西湖?

这一场雨的降水量相当于500个西湖?

作者:admin
来源:好奇号
日期:2021-09-11 08:57:13
阅读:
 
       格陵兰岛,下雨了。
 
       这是发生在刚过去的8月的事情。
 
       格陵兰岛,海拔3000多米的顶峰上不下雪,改下雨了。
 
       或许你会问,不就是一场雨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呢?为什么这么大惊小怪?
 
       数据来了——
 
       前段时间河南特大暴雨,降水量大约为14.9亿吨水,相当于107个西湖。
 
       格陵兰岛这次的降水量接近70亿吨水,相当于500个西湖。
 
       然而,单凭70亿吨降水量这一数据,并不足以让全球科学家紧张。之所以让科学家疾呼“这是灾难即将来临的预兆”,是因为这个原因。
 
       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最北部的地方在北纬83°39′,最南端的位置是北纬59°46′,约3/4的地区位于北极圈内。
 
       也就是说整个格陵兰岛基本上都在北极圈的范围内,温度极低,平均气温常年保持在0℃以下,最冷的中部内陆地区最低可达到-70℃。 
 
       说到这里,敏锐的读者应该已经反应过来了,格陵兰岛气候极为寒冷,常年以来,这里一年四季都只会下雪,超过80%的面积都被厚厚的冰层覆盖着。
 
       格陵兰岛顶峰在远古时期有没有下过雨我不知道,但自从1950年开始记录以来,这个地方就从未下过雨。
 
       直到上个月中旬……
 
 
       史无前例的降水
 
       2021年8月14日,史无前例的降雨席卷了格陵兰岛顶峰,大量雨水落在冰盖上。
 
       如果只是下了一场雨,科学家还不至于忧心忡忡,但是,伴随着这场降雨,当天岛上的温度升到了冰点以上,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记录,这已经是十年来当地温度第三次升至冰点以上了。 
 
       同时,覆盖格陵兰岛的厚厚冰层再一次发生了大面积融化。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 (NSIDC)的数据,在8月14日至8月15日的两天内,格陵兰岛上融化的冰层多达872,000平方公里。
 
       尽管这一天损失的冰层依旧在平均数量以内,但突如其来的降雨充分证明了格陵兰岛地区温度升高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这无疑是科学家们最不希望看到的。
 
       科学家将降雨的出现归因于格陵兰岛上方的大气事件,也就是反气旋。
 
       发生反气旋时,高压区域的空气会下沉,同时变暖,从而在靠近地面的位置产生热浪。 
 
       虽然这属于偶发事件,但研究人员仍然警告说,格陵兰岛的冰盖正朝着融化临界点快速发展,一旦超过该临界点,即使全球气温不再进一步升高,大部分冰盖也会融化。
 
       就在今年7月,岛上的冰盖就发生了大规模融化事件,在一周内每天从其表面流失约93.7亿吨冰,是夏季正常平均流失率的两倍。 
 
       格陵兰岛的冰盖(或称大陆冰川)面积达183.39万平方千米,其平均厚度大概是2300米,与南极大陆冰盖的平均厚度差不多。
 
       格陵兰岛冰层所含有的冰雪总体积约为300万立方千米,占全球冰川总体积的9.7%~11%,淡水总量的7~8%,是北半球最大的冰盖。 
 
       这样巨大的一块“冰块”,如果融化了,会给全球带来无法估计的影响。事实上,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计算得出:
 
      如果格陵兰岛上覆盖的冰雪全部消融,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7.5米。
 
 
       好奇喵的小贴士
 
       Q:海平面上升7.5米有多严重?
 
       A:中国海拔最低的沿海城市是天津,处于五大河的交汇处,是典型的大平原,这里海拔高度,只有3.3米;紧接着是宁波和上海,海拔高度也只有4.2和4.5米;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广州,海拔高度只比上海略高,仅有6.6米。
 
       如果全球海平面上升7.5米,这几个大城市基本上都要变成水城,而我国江苏沿海地区,华北沿海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大都会变成泽国。 
 
       这还只是我们国内,放眼国外,如果海平面上升7.5米,太平洋上的图瓦卢、瑙鲁,印度洋上的马尔代夫,欧洲的荷兰、威尼斯等国家和地区都将遭受灭顶之灾。
 
       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NOC)曾发布报告,表示全球约有超过6亿人生活在海拔低于10米的低海拔沿海地区,一旦海平面上升过高,这些人都将面临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命运。 
 
       仅仅是格陵兰岛的冰盖融化,就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如果比之面积更大的南极冰盖也全部融化了呢? 
 
 
       有一部1995年上映的电影《未来水世界》,就描绘了两极冰盖大量消融,地球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只能在水上生存的故事。显然,电影里面的人过得并不开心。
 
       这部电影拍摄于千禧年之前,距今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这样的时间跨度正说明了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担忧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大自然的警示 
 
      人们在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开荒时,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
 
       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科学家预测,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日趋严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比如,全球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频发,极端的干旱、热浪、大雨等气象灾害会降低某些地区的生态系统生产力,导致人类的粮食产量下降,从而引发饥荒;温度升高会增加地表蒸发和蒸腾作用,导致土壤含水量减少,也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用水,甚至导致缺水现象的发生。 
 
       更有甚者,世界海洋的水温如果上升约6摄氏度,就将破坏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使它们无法产生氧气。而地球上大约三分之二的大气氧气是由海洋浮游植物产生的,全球范围内大气氧气的枯竭可能会导致动物和人类的大量死亡。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在8月发布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报告中提出了非常严厉的警告:在未来20年内,由于气候变化,地球预计将达到变暖1.5摄氏度的临界阈值。 
 
       一旦超过这一临界值,人类的未来就命运多叵了。 
 
 
       为了拯救我们的家园,保护人类的未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至少,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节约能源,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好习惯;
 
       主动进行垃圾分类,促进日常用品的回收再利用;
 
       有条件的话,主动参与植树造林等环保公益活动。 
 
       个人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汇聚在一起,就可以创造奇迹!
 
       除了以上的建议,你还有哪些环保的小妙招呢?快和大家分享分享吧!

    相关推荐

    《好奇号》2020年第2期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